服务电话:0392--3889880

我市科技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浏览量:2 发布时间:2022-03-09 新闻来源:鹤壁市科学技术局
【摘要】
    近年来,市科技局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内容】

以思想破冰助力科技创新突围

——我市科技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近年来,市科技局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我市入选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河南省“瞪羚”企业数量位于全省前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增速全省第六;近年来谋划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98项,项目总投资1230.17亿元,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被科技部评为“优秀”等级……一项项成绩的取得,印证了我市近年来在政策落实、科技培育、项目实施、人才建设等方面付出的努力,以科技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3月4日,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加大培育力度

实现创新主体量质齐升

随着进入新发展阶段,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等都需要科技创新的注入。企业作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主要力量,创新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近年来,我市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上下足了功夫。市科技局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科科长艾振国介绍,他们对首次认定的创新龙头企业等创新型企业给予10万元~50万元配套奖励;对首次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30万元配套奖励;对通过复审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万元配套奖励。通过加大奖补力度,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申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技创新培育工作,需要通过培训、现场指导、一对一帮扶等多种措施来落实。

“去年,咱们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净增23家、总量达到90家、同比增长34%,增速居全省第8位,无论是申报数量、复审数量、通过数量、净增数量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另外,我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到226家,同比增长48%,增速居全省第6位。3家企业入选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4家企业入选河南省‘瞪羚’企业,数量在全省分别排第7位和第5位。”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和区域创新科科室负责人苏晓华介绍。

一批批科技人秉承着初心,在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上的努力付出,受到了市委书记马富国的批示:“市科技局站位全市发展大局,着眼我市科技型企业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可喜可贺,望继续努力,再创辉煌!”

批示70余字,句句入心。市科技局全体干部职工以此为不断前行的动力,在推动创新主体工作提质增效之路上奋勇向前。

实施重大专项

激发科研企业创新活力

每个科研项目,都有着它明确的目标,对科学技术的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产生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科研项目的管理改革,市科技局每年都会积极开展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的组织申报工作。

“每年我们都会以企业为依托,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协同创新,围绕重点领域,结合地方产业优势,集中发力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或重大创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这些项目一旦被列入我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项目,经考核验收后,每个项目可补助50万元~200万元。”艾振国说。

有了项目资金的加持,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的“共聚改性阻燃尼龙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攻克了尼龙纤维韧度、强度等技术难题,研制面料应用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空中护旗梯队的党旗和四面巨幅标语中。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十三五”期间第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性能无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项目被科技部评为“优秀”等级。

根据最新数据,2021年我市共谋划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98项,项目总投资1230.1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96%;谋划重大科技专项发展项目5个,拟支持经费530万元,其中启动经费210万元,5家企业的市级重大专项项目验收,获后补助资金275万元。

如果说补助经费为项目研发提供了直接的资金保障,那么落实财税激励政策,就成了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的又一层“防护网”。

记者了解到,市科技局通过推动企业建立研发投入预算制度,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主体。对符合条件已建立研发投入预算管理制度的企业,根据其年度研发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奖补支持。

“在2021年开展的企业研发投入预算备案工作中,我市企业研发经费投入预算共备案163家,较2020年增长38.14%;研发经费投入预算总额13.27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再创新高。针对企业研发投入补助工作,我们局为88家企业申请省、市财政补助资金共计1749.11万元。”艾振国表示,近年来,在我市科技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硕果累累。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获得企业研发补助资金608万元,并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加计扣除享受税费减免政策。2021年,天海集团实现累计销售76.19亿元,同比增长50%,高出汽车行业增速46个百分点,企业研发投入占比6.2%,入选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河南省头雁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并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也为我市科研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重视人才引进

赋能企业智慧内核发展

创新的根本在人才。近年来,我市积极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集天下英才齐聚鹤壁,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为吸引人才,2021年8月,我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文件通知,加大对“兴鹤英才”计划的支持力度。

根据“兴鹤英才”计划和其他政策要求,被认定为科技领军人才的给予50万元~100万元创业资金资助,被认定为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另外,经评审认定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领衔的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可给予项目奖励资金500万元支持;国家重点人才计划专家团队及同等层次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可给予项目奖励资金300万元支持;经评审认定的科技领军人才的最高可给予200万元项目奖励资金支持;其他科技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奖励资金提升至20万元。

截至目前,市科技局共评审认定“兴鹤英才”计划三批,其中科技领军人才6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0名,科技创新创业团队16个。

“随着科研人才队伍的不断加强,我市企业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市科技局科技人才和成果转化科负责人底飞介绍,我市仕佳光子公司与引进的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吴远大、安俊明等博士团队开展院企合作,为破解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在双方合作的第三年,就正式对外发布了PLC型光分路器芯片,成为我国首家能够量产该芯片的企业,成功打破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主持完成的“光网络用光分路器芯片及阵列波导光栅芯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公司成功在上交所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成为河南省第2家也是我市首家科创板上市的企业。

同时,河南垂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智慧合杆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河南国路高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沥青路面新一代环保型干法SBS改性新材料”项目,荣获全国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决赛成长组一等奖。

以上种种证明了我市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强化科技帮扶

凝聚各方力量纾困解难

在科研过程中,企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用心用情为企业纾困解难,就成了市科技局的重要工作之一。

据了解,为切实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难题,针对省、市两级科技贷款,市科技局印发了《鹤壁市科技贷款贴息实施细则》,对科技贷款进行贴息。

“一般来说,企业普通贷款需提供贷款金额120%左右的实物资产抵押,并且贷款利率在5.5%以上。而市级‘科技贷’企业只需要提供不超过贷款金额30%的实物抵押,企业贷款利率也大大降低,本息结清的‘科技贷’和专利贷可分别享受50%和25%的利息补贴。”市科技局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朱安豫介绍。

2021年,市科技局组织科技型企业开展银企对接活动20余场,发放“科技贷”贷款10笔5080万元,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

作为“科技贷”的直接受益者,鹤壁市海格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岳红英告诉记者,公司共获得过五次“科技贷”支持,放款金额合计4400万元,融资成本综合降低74.5%。低融资成本,让企业更加关注市场和研发,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

“特别是前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国际贸易关系双重影响,我们在经营中遇到困难,通过市科技局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我们解决流动资金贷款合计3200万元,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如期完成了客户的订单。”岳红英介绍,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实现21.08%和25.03%的增长。

除了对企业的科技贷款支持,市科技局结合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在科技帮扶工作上持续发力。

根据《鹤壁市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21年鹤壁市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工作要点》等文件要求,市科技局通过支持县、区派科技特派员每人每年1万元工作经费,评优评先不受单位指标限制,申报省市级科技项目优先推荐,评为优秀的科技特派员申报省市级科技项目指标单列等激励措施,提升了广大科技干部到基层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

2021年,市科技局实施科技帮扶项目12项,重大科技项目5项,实施2项科技惠民计划。新选派科技特派员27人,为历年最多。目前全市共有科技特派员112人,法人科技特派员1家。

科技特派员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技讲座,培训乡土人才,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科学技术“扎根”农村。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受灾严重的村、合作社和企业,对灾后恢复重建技术等进行指导和培训。全年共开展科技服务310余次,解决灾后重建技术问题27个,累计为农户、合作社、企业减损1200余万元。

“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坚定创新自信、坚持高质量发展,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以务实的态度开山辟路,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振奋精神、乘势而上,凝心聚力、扶摇而上,为我市科技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志鹏说。



返回
`